太阳城官网_申博太阳城(澳门)app下载-欢迎您莅临!

 

学科团队

首页    学科建设    正文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场地修复创新团队

发布人:徐磊时间:2020年08月17日浏览: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场地修复创新团队初建于2004年,依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围绕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设有生活垃圾分类与源头控制、固体废物填埋过程中二次污染物的产生与控制、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与工程化应用、危险废物鉴别、特性分析与处置、污染土壤修复等研究方向。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2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近五年来,团队成员申请国家专利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博士基金5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青岛市科研课题30余项,总经费超过500余万元。团队坚持对外交流合作,与日本九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共建有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

一、团队成员

1)团队负责人:

孙英杰教授

2)团队核心成员:

张华伟教授:

张大磊副教授:/info/1015/1076.htm

王华伟副教授:/info/1076/3129.htm

赵建伟副教授:/info/1076/3070.htm

谢经良副教授:/info/1015/1120.htm

柳知非副教授:/info/1076/3074.htm

张焕云个人简介链接:/info/1076/3064.htm

张宜升副教授:/info/1076/3072.htm

王亚楠博士:/info/1076/3071.htm

卞荣星副教授:http://hjxy.qtech.edu.cn/info/1076/3610.htm

李卫华副教授:http://hjxy.qtech.edu.cn/info/1076/3611.htm

二、团队部分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二噁英(PCDD/Fs)溶出和转化特性及机理研究(51978350,60万元,2020.01-2023.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重金属溶出特性与机理研究(51678315,62万元,2017.01-2020.12);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沼渣协同硫酸亚铁协同处置含Cr(VI)土壤的机制研究(ZR2018ZC2364,100万元,2018.06-2020.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N2O产生特性与机理研究(51378268,80万元,2014.01-2017.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序批式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N2O的产生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51178229,54万元,2012.01-2015.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焚烧炉渣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甲烷产生规律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51908304,27万元,2020.01-2022.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干旱区盐碱土壤中锰氧化菌诱导锰氧化物砷的固定机制研究(41907111,27万元,2020.01-2022.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矿化垃圾对高含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行为及作用机制(51908305,25万元,2020.01-2022.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农村地区典型燃烧源关键含碳组分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405114,25万元,2015.01-2017.1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CeO2/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型褐煤半焦脱除煤气中单质汞的机理研究(51406107,25万元,2015.01-2017.1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铬渣热解无害化的机理研究(51008064,20万元,2011.01-2013.12)。

三、团队部分科研业绩

1)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及资源化: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特性、脱氮、渗滤液回灌、浓缩液处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和授权与渗滤液回灌相关发明专利4项,在JCR一区SCI期刊Waste Management(IF=5.448)、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5.647)和EI期刊“环境科学”等环境领域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2)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控制: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N2O的排放和控制问题,分别研究了序批式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N2O的产生规律、影响因素及产生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环境领域JCR一区SCI期刊Chemosphere(IF=5.778,Top期刊)及Waste Management(IF=5.448)等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在环境领域国内EI期刊发表论文2篇。

3)有机物Cr(Ⅵ)热解还原和生物还原解毒技术:针对铬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研究了有机物(塑料、厌氧污泥、沼渣)对Cr(Ⅵ)的还原效果及机理,研发了基于有机废物的原位/异位Cr(Ⅵ)污染土壤处置技术和装备,实现了Cr(Ⅵ)污染与有机污染的协同工程化生化处置;构建了含铬废物修复异位反应系统及布置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环境领域顶级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7.864)及EI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相关成果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5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获得2019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二噁英污染物控制:针对我国垃圾焚烧飞灰处置中存在的“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现实问题,开展了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二噁英溶出/转化可能性及风险性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前瞻性探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了汇报,得到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部分成果已发表于环境领域JCR一区SCI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7.246,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661,TOP期刊)、Waste Management(IF=5.448),国内知名EI期刊“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以及A类卓越期刊“环境科学学报”,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

四、研究生培养

团队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团队教师每年带领在读研究生加入(组办)各类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汇报;历年来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博士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团队成员组办国际学术会议